漫談孔子言行之影響(16) 文:香港牛

既然禮那麼重要,究竟始於何時?這個問題,我認同孔子所說:「始於飲食。」要看動物飲食也分階級便是證據,因為這是最原始的本性,以力量介定尊卑先後,繼而發展出各種不同之規矩,以應對不同身份的象徵。

然而,這種規定存有一個誤區,那就是「憑什麼他尊我卑?」,此也是在大和順之中存在著的不公平處,只可以說是大體公平中之小處不公平。所以歷史始終是順久必亂,亂久求順。而此誤區之突破點就在於享尊者之‘德’有多厚。因為「德」與「利」都是聚合和推動群眾力量的基礎。分別在於崇德發自內心可長久,為財出自需要隨時變。

子夏問:「巧笑倩兮,美目盼兮,素以為絢兮,禮其後乎…」禮為何是其後?在什麼之後?很明顯,禮是無中生有的東西,是因應某些情況需要而產生的東西,這情況就是人人相爭的亂,所需要的就是群體的和順。即是在要平息組織群體的紛爭,要維護群體安定之後便產生禮(規矩)這東西。是界定誰要服從誰的基礎而產生,早在出現家庭族群的原始時代已存在。

所以我不認同孔子認為禮是在大同社會沒落之後,在小康社會之時才產生。

在禮記禮運篇他是這樣說:「大道之行也,與三代之英,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。」

偉大的正確行徑,與夏商周三個朝代的英明領袖,我孔丘未能達到,而有這個目標。

大道之行也,天下為公,選賢與能,講信修睦。

偉大的正確行徑(指不自私行為),天下人人為了公眾,不存私心。傳統認為是:國家是公有的,選出賢心善良與具有能力——賢與能是兩種不同性質的,講求誠信和修求和睦相處。

故人不獨親其親。不獨子其子,使老有所終,壯有所用。幼有所長,矜寡孤獨廢疾者,皆有所養。

所以人人不單只親愛其親人。不單止看顧其子女(在猴群記錄片有此情況),務使老人可以安愉地死亡,壯健的可以發揮作用。幼年的得以成長,失去伴侶依靠和殘廢有病的人,都可以得到養護。

男有分,女有歸。貨,惡其棄於地也,不必藏於己也;力,惡其不出於身也,不必為己也。

男的有職責名分,女的有所歸宿。財貨,不喜歡放置在倉庫,不必私自收藏;勞力,不喜自己不付出,不一定要為了自己才付出勞動力。

是故謀,閉而不興,盜竊亂賊而不作,故外戶而不閉,是謂大同。

所以謀算計較,會收藏而不用,盜竊亂賊之心不生,故此外庭之門可以不関閉,稱之為大眾相同的社會。

文:香港牛

一個自幼不信神靈,大半生為口奔馳的香港人,眼見青年人思維被毒害,故立願發揚好文化。

*作者文章觀點,不代表堅料網立場

最新文章